原則1:相鄰原則
物料、在制品、產品和人員流動較多的部門或設備應該相鄰,如下圖所示。
原則2:充分利用立體空間
一般廠房的高度均有4~6米,空間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浪費現象很普遍。一般倉庫放置物料的堆積高度為1.6~1.8米,對于原材料、零件等物料的放置,可考慮取用貨架或是增加夾層(閣樓)來活用立體空間,使用立體空間放物品時,必須要符合易拿易放的原則。采用貨架放置物料時,一般要配置有高度升降功能的電動叉車才可以完成。
原則3:統一原則
把4M(人man、機械machine、材料material、作業方法method)有機統一起來,保持4M平衡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布局的設計,減少因沒有綜合考慮4M四要素,造成的局限性(瓶頸)影響生產,延長停滯時間。
統一原則就是要統一布局的理念,就是要激活生產過程的物流,縮短產品的制造周期,降低成本。在布局中理念重于技術,理念必須先行。所以,統一原則是布局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原則4:最短距離原則
加工不同的產品,加工流程也不同。產品在發生產量、品種的變化時,加工流程也會發生變化。這時上下工序或工程之間的銜接要考慮人、機械、材料的移動距離最短。
搬運距離短時,所花費的時間最短,搬運的費用最少,工序或工程之間的信息也能及時反饋。
移動距離過長時,搬運時間長、費用高,工序之間的信息不能及時反饋,會造成中間在制品過多,容易產生不良品,造成不必要制造成本的浪費。

原則5:物流順暢原則
為了減少制造成本,要使人、機械、材料的流動更加合理、更加順暢。要讓生產過程沒有阻礙,必須減少作業的交叉、逆流或倒流的情況,禁止發生物流停頓。要在布局設計時,就要使物流像流水從高處向低處流去那樣順暢。
原則只表示基本的想法,實際中應仔細考慮生產批量的大小,產品的換型,用地面積的限制等,把直線式、L字形、U字形、S字形、星形、環形等進行比較分析,再做出綜合判斷來設計生產線的布局。
原則6:減少存貨原則
1、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存貨,因為工作單元的建立能夠平衡設備之間的產品流量。
2、減少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存貨,因為生產過程中工作的減少使得工作單元材料的運動更加迅速。
3、提高了設備和機器的利用率,因為有更合理的安排和更迅速的材料流動。
4、減少了在設備和機器上的投資,因為有效利用機器減少了需要的機器和設備,也降低了安裝費用。
原則7:便于信息的流動原則
溝通對于任何一個公司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布局必須有助于溝通的改善。這不僅要求對開放的空間、半高的隔離間和私人辦公室做出規定,也要求對距離作出規定。
原則8:安全滿意原則
要使作業員在減輕疲勞、輕松作業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噪音、粉塵、煙霧、溫度、光照度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設備和機器周圍的空間要求。
原則9:靈活機動原則
必須考慮將來產量的增減,多品種的大型化,產品的型號變化等情況,并事先列入計劃中。盡管如此,從一開始準備多余的設備在生產效率、資金效率方面是難以承受的。
因此,為靈活適應將來的變化,必須確保設備擴展用地,采取能隨時加長或減短的生產布置,來靈活對應生產的變化,采取功能不同的布置。機械設備由原來的大型專業性強的、安裝不容易移動的,改為小型通用性好的、安裝容易帶有輪子方便移動的mini型設備。

原則10:環境和美觀
布局常常要求考慮窗戶、花盆和隔板的高度,以利于空氣流動,減少噪音和提供私人空間等,設備和機器周圍的空間要求整齊、明亮。同時,布局在整體規劃的時候,要考慮參觀通道與參觀路線的設計,在不影響生產和員工操作的情況下,能方便別人的參觀與學習。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