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來
六西格瑪(Six Sigma)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被GE從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演變成為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的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適用于設計?生產和服務的新產品開發工具?繼而與GE的全球化?服務化等戰略齊頭并進,成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舉措?六西格瑪逐步發展成為以顧客為主體來確定和產品開發設計的標尺,追求持續進步的一種管理哲學?
?
二?含義
其含義引申后指:一般企業的瑕疵率大約是3到4個西格瑪,以4西格瑪而言,相當于每一百萬個機會里,有6210次誤差?如果企業達到6西格瑪,就幾近完美地達成顧客要求,在一百萬個機會里,只有3.4個瑕疵?
六西格瑪是摩托羅拉公司發明的術語,用來描述在實現質量改進時的目標和過程?西格瑪(σ)是統計員用的希臘字母,指標準偏差?術語六西格瑪指換算為百萬分之三點四的錯誤/缺陷率的流程變化(六個標準偏差)尺度?
為達到六西格瑪的質量性能,需要一組專門的質量改進方法和統計工具?將這些方法和工具交給一小群稱為六西格瑪黑帶的人,他們全職負責定義?測量?分析?改進和控制過程質量?黑帶領導跨職能的員工團隊(每個人稱為六西格瑪綠帶)來實現過程質量的突破?
六西格瑪精英團隊確保質量改進項目的重點放在對公司長期的成長和成功影響最大過程上,通過清除組織中遇到的障礙來促進改進流程?
真正流行并發展,是在通用電氣的實踐,杰克·韋爾奇于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6σ(西格瑪)管理是在總結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成功經驗,提煉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華和最有效的方法,成為一種提高企業業績與競爭力的管理模式?該管理法在摩托羅拉?通用電氣?戴爾?惠普?西門子?索尼?東芝等眾多跨國企業的實踐證明是卓有成效的?國內一些機構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導企業開展6σ管理?

六西格瑪軟件
企業在實施六西格瑪項目中,需要借助統計軟件來分析數據,六西格瑪軟件Minitab?
Minitab軟件1972年成立于美國,在全球企業和高校中被廣泛使用;Minitab在菜單設計上遵循傳統統計軟件的思路,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統計方法工具箱,用戶按照需要在其中選擇適合的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對使用人員的統計知識有一定的要求?Minitab最新版本是Minitab16,于2010年初發布,內置“協助”功能,為廣大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使用和精確的分析思路?
Minitab1972年成立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4800多所高校被廣泛使用?典型的客戶有:GE?福特汽車?通用汽車?3M??LG?東芝?諾基亞?寶鋼?徐工集團?海爾?中國航天集團?中鐵?中國建設銀行?美洲銀行?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浦發銀行?太平人壽?北大光華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華中科大?武漢理工?華東理工?西交利物浦大學等?
三層含義
一般來講,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是一種質量尺度和追求的目標,定義方向和界限?
2)是一套科學的工具和管理方法,運用 DMAIC(改善)或DFSS(設計)的過程進行流程的設計和改善?
3)是一種經營管理策略?6 Sigma管理是在提高顧客滿意程度的同時降低經營成本和周期的過程革新方法,它是通過提高組織核心過程的運行質量,進而提升企業贏利能力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獲得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經營策略?
?
三?質量管理
6σ管理法是一種統計評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產,防范產品責任風險,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和市場占有率,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6σ管理既著眼于產品?服務質量,又關注過程的改進?“σ”是希臘文的一個字母,在統計學上用來表示標準偏差值,用以描述總體中的個體離均值的偏離程度,測量出的σ表征著諸如單位缺陷?百萬缺陷或錯誤的概率性,σ值越小,缺陷或錯誤就越少?6σ是一個目標,這個質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過程和結果中,99.99966% 是無缺陷的,也就是說,做100萬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這幾乎趨近到人類能夠達到的最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關注過程,特別是企業為市場和顧客提供價值的核心過程?因為過程能力用σ來度量后,σ越小,過程的波動越小,過程以最低的成本損失?最短的時間周期?滿足顧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強?6σ理論認為,大多數企業在3σ~4σ間運轉,也就是說每百萬次操作失誤在6210~66800之間,這些缺陷要求經營者以銷售額在15%~30%的資金進行事后的彌補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彌補的資金將降低到約為銷售額的5%?
為了達到6σ,首先要制定標準,在管理中隨時跟蹤考核操作與標準的偏差,不斷改進,最終達到6σ?現在己形成一套使每個環節不斷改進的簡單的流程模式:界定?測量?分析?改進?控制?

界定:確定需要改進的目標及其進度,企業高層領導就是確定企業的策略目標,中層營運目標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門的生產量,項目層的目標可能是減少次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繪制出流程?
測量:以靈活有效的衡量標準測量和權衡現存的系統與數據,了解現有質量水平?
分析:利用統計學工具對整個系統進行分析,找到影響質量的少數幾個關鍵因素?
改進:運用項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針對關鍵因素確立最佳改進方案?
控制:監控新的系統流程,采取措施以維持改進的結果,以期整個流程充分發揮功效?
?
四?管理特征
作為持續性的質量改進方法,6σ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對顧客需求的高度關注
6σ管理以更為廣泛的視角,關注影響顧客滿意的所有方面?6σ管理的績效評估首先就是從顧客開始的,其改進的程度用對顧客滿意度和價值的影響來衡量?6σ質量代表了極高的對顧客要求的符合性和極低的缺陷率?它把顧客的期望作為目標,并且不斷超越這種期望?企業從3σ開始,然后是4σ?5σ,最終達到6σ?
2.高度依賴統計數據
統計數據是實施6σ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數字來說明一切,所有的生產表現?執行能力等,都量化為具體的數據,成果一目了然?決策者及經理人可以從各種統計報表中找出問題在哪里,真實掌握產品不合格情況和顧客抱怨情況等,而改善的成果,如成本節約?利潤增加等,也都以統計資料與財務數據為依據?

3.重視改善業務流程
傳統的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往往側重結果,通過在生產的終端加強檢驗以及開展售后服務來確保產品質量?然而,生產過程中已產生的廢品對企業來說卻已經造成損失,售后維修需要花費企業額外的成本支出?更為糟糕的是,由于容許一定比例的廢品已司空見慣,人們逐漸喪失了主動改進的意識?
6σ管理將重點放在產生缺陷的根本原因上,認為質量是靠流程的優化,而不是通過嚴格地對最終產品的檢驗來實現的?企業應該把資源放在認識?改善和控制原因上而不是放在質量檢查?售后服務等活動上?質量不是企業內某個部門和某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部門及每個人的工作,追求完美成為企業中每一個成員的行為?6σ管理有一整套嚴謹的工具和方法來幫助企業推廣實施流程優化工作,識別并排除那些不能給顧客帶來價值的成本浪費,消除無附加值活動,縮短生產?經營循環周期?
4.突破管理
掌握了6σ管理方法,就好像找到了一個重新觀察企業的放大鏡?人們驚訝地發現,缺陷猶如灰塵,存在于企業的各個角落?這使管理者和員工感到不安?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努力為企業做點什么?員工會不斷地問自己:企業到達了幾個σ?問題出在哪里?能做到什么程度?通過努力提高了嗎?這樣,企業就始終處于一種不斷改進的過程中?
倡導無界限合作
5.勤于學習的企業文化
6σ管理擴展了合作的機會,當人們確實認識到流程改進對于提高產品品質的重要性時,就會意識到在工作流程中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相互依賴性,加強部門之間?上下環節之間的合作和配合?由于6σ管理所追求的品質改進是一個永無終止的過程,而這種持續的改進必須以員工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條件,因此,有助于形成勤于學習的企業氛圍?事實上,導入6σ管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培訓和學習的過程,通過組建推行6σ管理的骨干隊伍,對全員進行分層次的培訓,使大家都了解和掌握6σ管理的要點,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不斷進取?
?
五?流程
6西格碼模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革新方法,它由企業最高管理者領導并驅動,由最高管理層提出改進或革新目標(這個目標與企業發展戰略和遠景密切相關)?資源和時間框架?推行6西格碼模式可以采用由定義?度量?分析?改進?控制(DMAIC)構成的改進流程?DMAIC流程可用于以下三種基本改進計劃:
①6西格瑪產品與服務實現過程改進?
②6西格瑪業務流程改進?
③6西格瑪產品設計過程改進?
這種革新方法強調定量方法和工具的運用,強調對顧客需求滿意的詳盡定義與量化表述,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并由相應的工具或方法輔助?
推行6西格瑪模式要求企業從上至下都必須改變“我一直都這樣做,而且做得很好”的慣性思維?也許你確實已經做得很好,但是距6西格碼模式的目標卻差得很遠?6西格碼模式不僅專注于不斷提高,更注重目標,即企業的底線收益?假設某一大企業有1000個基層單元,每一基層單元用6西格碼模式每天節約100美元,一年以300天計,企業一年將節約3千萬美元?通過實施模式,企業還可清晰地知道自身的水平?改進提高的額度與目標的距離等?
典型的6西格碼管理模式解決方案以DMAIC流程為核心,它涵蓋了6西格瑪管理的策劃?組織?人力資源準備與培訓?實施過程與評價?相關技術方法(包括硬工具和軟工具)的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使用等方面?
6西格瑪管理戰略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和經營成功的金鑰匙,在已經實施6西格瑪管理并獲得成功的企業名單上,你可以發現摩托羅拉?聯信?美國快遞?杜邦?福特這樣的“世界巨人”?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6西格瑪實踐者”的行列,也許這其中就有你我的競爭對手?
?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感謝冠卓咨詢老師對項目組的全程輔導,通過做項目我們學會了如何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問題;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并讓我們的管理人員明白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span>
——北京某電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