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現場秩序的規范、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安全風險的防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6S目視化管理作為一種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大要素與可視化手段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能讓管理要求直觀呈現,便于員工理解和執行。為確保6S目視化管理在企業內有效落地并形成標準化體系,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方案目標
6S目視化管理標準化實施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建立統一、規范的目視化標準,使企業各工作區域達到“環境整潔有序、物品取用高效、安全隱患可控、員工行為規范”的狀態,最終形成“人人參與、事事規范、持續改進”的管理文化,為企業運營效率提升和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核心內容與實施要點
1、整理(SEIRI):明確“要與不要”,實現空間優化
整理的核心是區分工作區域內的“必需品”與“非必需品”,通過目視化手段消除無效占用,釋放空間資源。
標識標準化:統一非必需品的“紅牌標識”樣式,包含物品名稱、所屬部門、判定日期等信息,確保任何員工都能快速識別。設置專用“紅牌暫存區”,用黃色警示線劃定區域范圍,懸掛醒目標識牌注明“非必需品暫存,定期清理”。
清單可視化:在工具柜、物料架等存儲位置張貼“必需品清單”,以表格形式列明物品名稱、用途及存放要求,清單需采用統一的字體、尺寸和張貼位置(如柜門右側居中處),方便查閱和核對。
2、整頓(SEITON):規范“定置定位”,提升取用效率
整頓旨在通過科學規劃物品存放位置,讓“需要的東西隨手可得”,減少尋找時間。
定置線標準化:采用不同顏色的地面標識線劃分區域功能:黃色實線為通道線,寬度統一為10厘米;白色實線為物品存放區邊界線;紅色虛線為危險物品存放區警戒線。線體需連續、清晰,無磨損或褪色。
形跡與標識結合:工具、量具等頻繁使用的物品,采用“形跡管理”——在存放面板上繪制與物品輪廓一致的彩色線條(如藍色對應常用工具),并標注物品名稱和放回時間要求。物料架每層張貼“物料信息卡”,注明物料名稱、規格及最低庫存警示線。
3、清掃(SEISO):明確“責任與標準”,保持環境潔凈
清掃不僅是對環境的清潔,更是對設備和區域狀態的維護,需通過目視化明確責任和標準。
責任分區可視化:制作“清掃責任分布圖”,以彩色區塊標注各區域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張貼于車間入口或部門顯眼位置。分布圖需定期更新,確保責任到人。
清掃標準圖示化:針對設備表面、地面、操作臺等不同區域,制定“清掃標準圖示”,用對比照片展示“清潔前”與“清潔后”的狀態,注明清掃工具、頻率(如每日班前10分鐘)及關鍵部位(如設備散熱口、操作臺角落)。
4、清潔(SEIKETSU):固化“長效機制”,維持管理成果
清潔是將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標準化、制度化,通過目視化手段確保長期堅持。
檢查表標準化:設計統一的“6S清潔檢查表”,包含檢查項目(如地面整潔度、標識完整性)、檢查標準(如“無油污”“無破損”)及檢查頻次,表格需預留簽字欄,由責任人每日填寫并張貼于區域公告板。
評比看板公示化:設立“6S清潔評比看板”,采用紅、黃、綠三色磁鐵代表各區域評分等級(綠色為優秀,黃色為達標,紅色為待改進),每周更新一次,激發各部門的改進動力。
5、素養(SHITSUKE):引導“行為規范”,培育自律意識
素養的核心是讓員工養成遵守標準的習慣,通過目視化引導形成自覺行為。
行為準則可視化:在車間、辦公室等區域懸掛“6S行為準則”海報,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列出“禁止行為”(如隨意堆放物品)和“倡導行為”(如工具用后歸位),海報風格統一采用企業VI色系,尺寸為60cm×80cm,張貼高度為1.5米(平視可見)。
培訓資料標準化:編制統一的《6S素養培訓手冊》,包含案例分析、標準解讀及考核要求,手冊發放至每位員工,同時在企業內網設立“6S素養專欄”,定期更新優秀實踐案例。
6、安全(SAFETY):強化“風險預警”,保障作業安全
安全是6S管理的前提,需通過目視化手段讓風險可見、措施明確。
警示標識標準化:依據國家安全標志標準,統一危險區域的警示標識樣式:如“當心觸電”采用黃底黑邊三角形,“禁止吸煙”采用紅圈白底黑圖案,標識尺寸根據區域大小確定(如通道入口處為40cm×40cm),張貼于醒目且無遮擋的位置。
應急流程圖示化:在消防器材、應急出口等位置張貼“應急處置流程圖”,用步驟化插畫展示火災、泄漏等突發情況的處理流程,標注關鍵設備位置(如滅火器、急救箱)和聯系電話,圖示需簡潔易懂,避免文字過多。
三、實施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成立6S目視化管理推行小組,由企業高層擔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明確小組職責:制定標準、監督實施、協調資源。推行小組下設執行辦公室,負責日常檢查和問題整改跟進。
2、培訓保障
開展分層分類的培訓活動:對管理層培訓“6S管理邏輯與推行方法”,對員工培訓“目視化標準與操作規范”。培訓采用“理論講解 現場演示”模式,結合本企業案例確保員工理解標準要求。
3、監督與改進
建立“日常巡查 月度評審”機制:推行小組成員每日巡查各區域,對不符合項拍照記錄并反饋責任部門;每月召開評審會,匯總問題整改情況,分析標準執行中的偏差,及時修訂不完善的目視化標準。
四、實施步驟
籌備階段(1-2周):推行小組調研企業現狀,制定目視化標準手冊(含標識樣式、顏色規范等),采購所需物料(如標識線、標牌、顏料等)。
試點階段(1個月):選擇1-2個代表性區域(如生產車間某班組、行政辦公室)作為試點,按標準實施6S目視化管理,總結經驗并優化標準。
全面推廣(2-3個月):組織各部門學習試點經驗,按計劃分區域推進,推行小組全程提供指導,確保標準統一落地。
固化階段(長期):將6S目視化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管理體系,通過定期考核、評比獎勵等方式,鞏固實施成果,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通過本方案的實施,6S目視化管理將從“零散執行”轉變為“系統規范”,讓每一項要求都看得見、摸得著、可執行,最終實現企業現場管理水平的質的提升。?